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陕西B卷)pdf完整版下载

温馨提示:这个页面无法直接下载题pdf完整版下载pdf完整版下载目,如需下载,请点击下方按钮,返回目录页,根据提示通过百度网盘链接免费打包下载

答案需要扫描试卷末的答案二维码查看

查看及下载完整版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陕西B卷)

来源:网友回忆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每天下午,L镇刘家卓村的村民都会来到广场上跳舞。他们经过的路叫幸福路,路名是村党支部杨书记起的。除了幸福路,村里还有振兴路、党史路等,每条主干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路长。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包产到户的刘家卓村,村民依靠种植粮食只能糊个口。怎样让村民吃得饱,手头还宽裕呢?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李绞尽脑汁。S县是苹果的适生区,李书记笃定,刘家卓村可以种苹果。1984年的一天,他在带领村干部考察了杨陵、眉县和外省的苹果园后,下决心引进了新苗子,并带头栽种。此后的三年,是刘家卓的产业走向巅峰的开端。平整土地、栽苗子、起围墙、打井存水……最高潮时,全村5200亩土地,有4000亩都种上了苹果。

80年代末,刘家卓的苹果进入丰产期。集中连片的红苹果,引来大批客商。村民靠卖苹果和树苗,迅速致富,村集体也赚得盆满钵满。当年,刘家卓村上缴的农林特产税达60万元,超过了另外三个乡镇的税收总和。

200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小董当选为新的村委会主任。当时,群众的腰包鼓了,但村容村貌却成为一个明显的短板。董主任四处争取项目、组织捐款,甚至自己垫资,把废旧宅基地收回,修村道、建广场、搞绿化,又是热火朝天的几年。”只有自己变好才能吸引政府、社会瞩目,刘家卓一直在努力表现自己。”董主任说。当时看似在基础设施上下了不少功,其实是他看到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硬件建设为高标准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种苹果的人多了,也就不像之前那么赚钱了,有的村民坚持不住,把果树拔了,苹果树的种植面积也从高峰时期的4000亩降到了2800亩。不少农民放下土地,离开了刘家卓村。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董主任有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想法。不久,他遇到了正想搞大棚西红柿的小王,两人一拍即合,旭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随之诞生。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架起大棚150座。大棚里种上各种反季节蔬菜、水果……

旭峥公司致力于培育自己的蔬菜品牌,他们从外地引进水果西红柿品种,经过三年精心培育,才达到汁水饱满、口感酸甜适中的程度。2020年,第一茬水果西红柿上市,很快卖到全国各地,打入高端市场。装箱销售的西红柿,5斤多可以卖到68元的高价。如今的旭峥公司已经流转1800亩土地,建起280座大棚,组织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苹果专业合作社,带领358户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带动农村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260余人。

为了不断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董主任通过各方筹措资金,紧随旭峥公司建起18座大棚,再承包出去,一段时间内,十多户村民依靠大棚脱贫致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8个大棚已经年久失修,近两年村集体一直在垫资运营,已然不是长久之计。

2019年,年轻的小杨成为刘家卓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大棚的去留问题上,有的村干部建议直接推平,把土地还给村民,但杨书记认为,大棚建起来不容易,如果能争取到项目,对大棚进行加固改造,重新经营,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个想法得到L镇的大力支持,在多方协调下,2021年,刘家卓村完成了5个大棚的结构改造。一番商议后,村上以每座3500元的价格出租给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种植樱桃树。

2022年春,正值大棚樱桃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村民们在给樱桃树修枝、浇水、授粉。今年樱桃树第一年挂果,他们会格外上心,3月底樱桃就可以成熟上市了。

“时下,乡村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会,刘家卓村的历任村干部接力谋发展,村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二者劲往一处使,这些正是乡村振兴所必需的。”L镇党委潘书记说。

材料2

这天,在桐城街道驿道社区,30多名老人在社工的带领下,围在一起做风筝,今年76岁的赵大爷正专心致志地给风筝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赵大爷说,我们不出社区,就能与老伙伴摆摆龙门阵,唱唱歌、跳跳舞,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越活越精神,越活越高兴。

“螺蛳壳里做道场”,驿道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场地虽小但功能复合,配套了无障碍通道、理疗间、多功能室、助餐室、护理间、康复室等,适应了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我们积极开设老年课堂,每个星期都会提前把每一堂课的时间和内容以课程表的方式排好,轮流开展。我们的活动有趣味运动会、画画、红歌会、舞蹈比赛等。同时,联系社会上的志愿者或社区医院,嵌入整个活动流程,不断丰富老年人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中心社工部赖主任说。

在这个中心,社工团队还会定期上门为老人开展义剪、足浴和健康检查等嵌入式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早上八点半跳舞,然后搞活动,还给我们检查眼睛和血压,我很高兴。”社区居民熊大妈说。“20多年前我老伴儿去世,两个女儿嫁得比较远,长年不在身边,我在家很孤单。”80岁的曹奶奶说,“现在我们不用远离熟悉的环境,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服务,他们的照顾很专业,还能与街坊邻居拉家常,这样的养老方式让我觉得很舒心。”谈起入住中心以来的生活,曹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端午节这天,社区居民张叔在家煲好鸽子汤,送到中心给中风卧床多年的老母亲尝尝鲜,不烫不凉,正好入口。他说:“我们双职工家庭无法长期留人在家看护老母亲,幸好中心就在家边上,下班后过来探视,送点吃的喝的都挺方便。”

不仅如此,中心将所服务的老人分为了两个群体,一个是住在里面的,一个是需要上门服务的。对于住在里面的,中心对每一位老人都有一套个性化服务方案。针对晚上睡眠不好的老人,会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睡觉前按摩等方式帮助老人放松心情,更好入睡;针对一些情绪经常波动的老人,会安排工作人员陪老人聊天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恢复情绪。“大家对中心评价都非常高。我们每月只交不多的钱,就可以享受用餐、定期体检、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我现在生活规律、开心,感谢党的好政策。”91岁的刘奶奶高兴地说。

针对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中心除提供基本服务外,考虑到这部分老人大都是失能失智人员,主要在康养恢复上下功夫。“我老伴已经卧床多年,许多功能开始萎缩,中心工作人员不仅没嫌弃,还专门为他订做了一套理疗方案,包括定时派人来针灸、按摩等。”居民老倪说。

除此之外,中心还积极打造网格化联动工作站,运用智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人脸3D信息库,通过信息系统掌握社区老人的动态档案,包括基本情况、服务动态等,构建起完整的服务链条。75岁的陈大妈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子女因工作原因不在身边,老人常常一出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中心工作人员会对她给予特别关注,并与亲属、保安、警察、热心居民等形成联络网,以便发生走失意外时及时处理。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中控室,相当于我们的大脑,电视机里是我们掌握的老人数据库,能够体现社区所有老人的基本信息、定制需求和服务情况等,当然我们也为这些信息都做好了保密工作。同时,这些数据我们做到了每天及时更新。”驿道社区党总支秦书记介绍说。

中心在系统的帮助下,会定期对社区老人进行巡查。2022年3月,中心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有位独居老人躺在床上,呼其不应,身体僵硬且无法动弹。中心工作人员立即拨打应急救援电话,并第一时间通知其外地子女。由于现场应急处理措施得当,老人家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秦书记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种‘自家的养老院’嵌入式养老模式,将老人们的个体行动无缝嵌入整个服务网络,让他们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

材料3

对于家乡的旧貌,土生土长的洋下镇梨洋村村民老钟仍记忆犹新,“我们村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美山水,但过去,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说的就是我们这里,经常被隔壁村的人看不起。”时隔两年,再次走进梨洋村,村里荒废的角落建起了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走廊、公共洗手间样样俱全,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农户房前院里,整齐地种着各种蔬菜和绿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后,村庄道路宽了,出行更方便了,我家房前屋后也变得越来越整洁。乡亲们吃完饭,就在休闲广场上散步聊天,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不少,‘腰杆子’都挺直了。”村民老吴自豪地说。

2021年以来,梨洋村已经开展了10余次集中环境整治,组织党员干部、村民、返乡大学生对村里的垃圾、牛羊粪、废弃建筑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清扫。

村委会胡主任介绍:“我们还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站的两台焚烧炉每天能‘吃掉’6吨生活垃圾,有效解决了大家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难题。”

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办公室,将人居环境整治转向物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在保洁办公室的推动下,村里陆续对村民家里的旱厕进行了水冲厕所改造。村民老张家的卫生间已经改造完成,新安装的马桶上贴着一张用户联系卡,上面标有维修、监督和村级联系人的电话。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以入股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胡主任介绍道,梨洋村在镇里的农产品开发公司投入股金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按占股比例分红,每年保底收益为5万元。同时,公司还通过订单种植养殖、订单收购带动240户农户增收致富。今年,村里将以发展肉鸭养殖项目为主,推动村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开春以来,村民老吕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不仅要饲养好自己养的5000多只鸭子,还要忙着收捡鸭蛋,然后送到附近的合作社加工。而就在几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养鸭规模不大的农户。“过去养殖规模很小,现在一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这得益于产业发展的带动。”老吕高兴地说。

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村里还引导村民成立了专业的养殖合作社,不仅免费为像老吕这样的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养殖技术,还就近收购他们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村子近年来变化很大,房子漂亮,住着舒服,每天都有专门的人打扫卫生,村容村貌改进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邻里关系和睦,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有家风家训。”村民老王说,村里建设的“家风家训一条街”对教育后代帮助很大,村里的孩子现在都能把家风家训背出来了。

今年年初,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梨洋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举手通过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此外,村里还组织大学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老前辈、查阅文史资料,挖掘梨洋村的历史文化,探究过去的风俗习惯,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梨洋村史》。下一步,村里还要推进村史研究成果转化,建设村史馆,并进一步实施乡贤文化工程,引导乡贤为本村的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您是本网站的第5891081 位访客(菜鸟站长,数据可能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