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乙级卷)pdf完整版下载

温馨提示:这个页面无法直接下载题pdf完整版下载目,如需下载,请点击下方按钮,返回目录页,根据提示通过百度网盘链接免费打包下载

答案需要扫描试卷末的答案二维码查看

查看及下载完整版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乙级卷)

来源:网友回忆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从2008年2月15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带薪休年假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办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年假。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休年假,但要支付300%的年休假工资报酬。《办法》同时规定,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又不按照《办法》规定给予休年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任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属于公务员及参公管理的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主管部门或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办法同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年休假管理,严格考勤制度;人事行政部门应当依据职权主动加强监督管理;对拒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公务员申诉控告和人事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材料2

去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的一份各国“带薪休假”时间长短的排行榜显示,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21天垫底。不少国内上班族看后表示,别说21天,连这一半的带薪休假都没有;央视的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写到的“如果再告诉你巴西休假的那30天,老板需要支付1.33倍的工资呢?理由是这一个月他带家人度假,花费较大”,更是让许多上班族“羡慕嫉妒恨”。国内某杂志进行的一项针对国内带薪休假的不完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441人中,54.5%的人表示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23.5%偶尔享受过,仅有22%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职场人,带薪休假成了“空头支票”。

对此,有专业人士疾呼,在法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更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行为准则,如果诸如带薪休假,加班费等基本权益都得不到落实,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小,践踏了法律,让法律制度成为“画饼”而导致权力压倒权利才是令人心忧。

材料3

我是小强,我没时间吃晚饭;我是王继伟,我没时间长途旅行;我是张慧,我没时间睡午觉;我是朱亚青,我没时间减肥;我是盖伦,我没时间睡觉……突然很想上班,不去上班,发一发呆,偷一点懒,我真的没时间,没时间……2011年下半年,一首流行歌曲《没时间》唱出了广大职场人的心声。

《小康》调查显示,对自己的休闲状况感到“满意”的职场人,只占两成多(22.2%), 45.5%的人感到不满,32.4%的人感觉一般,关于中国人的工作时长,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算过一笔账:中国人均工作时间排名世界第一,一年高达2200个小时。美国为1610小时,日本是1758小时,荷兰则只有1389小时,为全球最低。与此相关的是绝对工资收入,每小时工资中国在全世界排名最低,中国人的人均工资为0.8美金1小时。全世界第一是德国,约30美金一小时;第二名是美国,约22美金一小时。对于中国职场人停不下来的原因,《中国旅游报》报社总编辑,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前副司长高舜礼有另外一番解释,“关于休闲的要素,大家比较多的强调有钱和有闲,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间题——休闲的观念。欧洲人在严重的债务危机影响下,都还开着车去休假,我们享受着美丽,祥和的日子,为什么不能休?”

材料4

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所到之处有无限风光总是被掩埋,取而代之的是“风光无限”的滔滔人海。游客的大好心情荡然无存,休闲之旅变的索然无味,休假出行越发成为一种负担,“自然给了人类风景,人类给了自己拥挤”。

据陕西省旅游局发布的数据称,2012年10月2日华山接待游客3.9万人次,同比增长49%;但同是这一天,数万游客被困华山,原来怀着美好旅行愿望的人们,从中午开始就拥堵在景区内,上下不能,直至拦车砸车。再后来,内蒙古游客董立文夫妇又因退票被捅伤,其中董立文身中11刀,“我时刻感觉命悬一线。”“十一期间,人肯定多。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人多到让人心生恐惧。”来自广东的游客小兰说出了广大游客的心声。

从事软件开发的小程说:“我们也有带薪假,单位福利不错,每年都组织员工们旅游。大家在一起玩的也挺兴奋,但是总感觉有些缺点什么,孩子平时上学,爱人请假不方便,如果能和家人一起出游就好了。再说,每次出去都是名山大川的,是观光而不是度假,难怪有人说咱们中国人不会玩呢!”

材料5

一边是带薪休假立法、一边是企业执行难;一边是有法可依、一边是投诉率低。带薪休假是《劳动法》规定的有关劳动者的众多权利之一,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落实不理想的问题。某食品厂厂长郑先生:“只有十几个工人的小工厂抵御成本增加的能力差,根杰不存在带薪休假。“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都比着休假,厂子咋办?”某银行信贷部主管陈先生:“银行贷款业务压力大,专业性强、资源紧张,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人休假整个团队进度都被打乱。再说了,领导都为了业绩‘连轴转’,谁去当‘出头鸟’?”

饭店打工的小红:因为老板承诺给过节期间继续工作的服务人员加薪,而放弃了回老家的计划,打算留下来多挣点钱。

物业公司保洁员庞女士:不知道还有带薪休假这个说法,公司更是从未提及此事。一次父亲重病,我打算请假,经理告诉我走人可以,回来不能保证岗位还在,最终差点“抱憾终身”。

机关干部杨某:“大家都明白地球离了谁都转,偏偏是自己离不开这个饭碗。”一些员工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和工作环境的考虑,担心休假影响自己的业绩、升迁等,因而“主观上”对带薪休假态度不明朗,属于“自我默认型”。

外企的员工陈欣桐:“只听到职工感慨带薪休假落实难,十几天的假期打了水漂,很少听说哪家公司主动给未休假员工补贴的,更没听说过违法受罚的,可见其违法成本很低。”

某律师所陈律师:“在带薪休假问题上,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维权的渠道并不顺畅,搞不好维权不成失了饭碗。”

材料6

今年“五一”前夕,当很多白领期待即将到来的端午小长假时,上海白领姚先生却开怀不起来,原来今年“五一”全公司加班一天,老板安排的补休方式很有“创意”——将一天八小时工作时间,精算成480分钟,再分摊到全年250个工作日,让员工每天提早2分钟下班已充当补休,此补休方式被网友戏称为“休假新政”,该老板被称为“现代周扒皮”,对于节假日加班后换休到底怎样操作,目前无论是《劳动法》还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都没有具体规定,通常做法是一天换一天,即以天为单位,而不是以分钟为单位,网友评论说:“如果全国企业都学习此‘休假新政’,企业员工可能连整个半天的休假权都没了,那么《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岂不是成了一张废纸?那我们可就真没什么希望了。”

对于这种经不起推敲的“休假新政”,该公司还振振有词:借鉴资生堂的做法,而资生堂方面说:“资生堂大陆地区的所有员工都是按照中国大陆地区的劳动法规来执行的,没有指定特别的休假方式。”显然,该公司的“借鉴说”并不成立。

材料7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被堵成“一锅粥”,天安门城楼前的游人接踵摩肩,上海外滩游客井喷,华山景区游人爆棚,于是,社会上再次出现了黄金周的存废之争。

声音之一:取消黄金周。理由是:黄金周设置的初衷之一,是为了拉动当年略显萧条的消费市场,有一个全国人民集中、较长时间的休假,带动旅游家庭消费的兴旺,进而带动国内消费。如今时过境迁,国内消费已旺盛得让世人目瞪口呆了,以集中旅游带动集中消费的黄金周设置的必要性,已经不再存在了,黄金周应该取消。清华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取消黄金周能够对落实带薪休假形成倒逼机制。

声音之二:恢复五一黄金周。有网友说:黄金周衍生的诸多问题,本身并不在于长假本身,而是平日里公共治理欠账的“集中爆发”,是公共假日短缺与民众旅游需求旺盛的矛盾,是因为我们的法律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如果带薪休假能落实“十一”恐怕没那么多人。

下一个黄金周可能依然拥挤。但对许多工薪族来说,能有黄金周就算不错了,完善带薪休假制度迫在眉睫。

材料8

每逢大小长假,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往往让各个景区苦不堪言,一方面,游客需要长时间地排队等待购票、参观,进入景点之后也只能随着人潮走马观花,参观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庞大的人群给景区的秩序维护和文物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去年国庆黄金周前,故宫开始“试水”在客流高峰时实施“限流”措施。根据平时客流量规定一般情况限额4万人左右,最高限额不超过8万人,还在国庆黄金周前推出了网上预约系统。然而,这些新举措在人潮汹涌面前最终“失守”,突破原本限定的人数,被迫延长开放时间。故宫方面解释说,对黄金周来馆人数估计不足,如果硬性停止售票,容易引起现场混乱,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对此,一些网友并不买账,有人说:“故宫不限流,图的恐怕是可观的门票收入。”来自江西的小吴说,“我和几个同学第一次来北京,满腔热情地想去故宫,却因‘限流’买不到票,太失望了,太伤感情了!后来‘黄牛党’手里高价买了票,进去后被挤来挤去,有好些想看的都没看到,如果能够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多设计几条游览路线,分流一下就好了。”

而在不少专家看来,面对当时的情况,故宫取消限流有道理,也有无奈。“如果当时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难以控制。”某些专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简单从门票收入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肯定有失偏颇。”他还说,“可以优化参观流程,明确观众的逗留时间和兴趣爱好,也可以针对细分人群推出服务卡或者优惠卡以实现客流的调节等。”当然,对国人来说,要想根据预约时间安排自己的出行,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休假能否自由安排?带薪休假无疑是最佳解决之道。

据了解,为解决保护文化资源与保证游客参观权利,不少国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普遍采取的“提前预约参观”惯例值得借鉴。如法国、意大利的一些宫殿、景区,都要求游客预约,部分景点甚至要等一个月才能约到,如此,一方面观众可根据预约时间出行;另一方面,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可根据预约控制人流,并提供更细致、更有效的服务。

材料9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您是本网站的第5901911 位访客(菜鸟站长,数据可能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