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需要扫描试卷末的答案二维码查看。
查看及下载完整版
2011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来源:网友回忆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先生以个人名义向西南五省区灾民捐款2亿的举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后,这笔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的2亿元人民币善款终于发放完毕。
然而10个月前,曹德旺提出要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 根据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的合同约定:基金会必须在半年内将2亿元捐款发放到西南五省区的近10万户困难群众手中;善款下发之后,将由评估机构随机抽检10%的受助家庭,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最高赔偿额不超过项目管理费)。
“以前我们接手的项目,管理费的比例一般都是10%;3%的比例实在太低,我们从来没有试验过,这是对基金会基本功的一次考验。”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红涛说。
另一个挑战是1%的差错率。陈红涛说,如果捐助的只是上百人,把差错率控制在1%以内并不难,甚至能够做到100%准确。但此番要把善款发放到分布在5个省区的近10万农户手中,操作难度极大。“究竟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才能确保钱安全到达他们手中?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和渠道。”
曹德旺的“苛刻”远不止此。从一开始,他就对帮他发钱的基金会保持高度的警惕,全程监督。作为资深捐赠人,曹德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并请新闻媒体全程监督;基金会每10天就要向他递交一份有关项目进展的详细报告。“最苛刻捐款”给基金会的执行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巨大的压力,基金会分别与各项目省、项目县签订了协议,协议规定了严格的问责条款。各省、市扶贫办动用数以千计的乡村干部参与项目的执行工作,如此一来,捐赠人、公益组织、政府部门都绑在了一块。为了降低运作成本,扶贫基金会在西南6所大学里面挑选了500多名志愿者,两人一个小组,入村核查,确定受益人名单。据统计,为了曹德旺这个捐款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派出了50余名员工和20多名助理;加上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20多名社会志愿者和五省区扶贫办的干部,执行人员的总数超过1万人。
材料2:
3月16日,被冠以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赶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的群众发放了23万元救灾款,每人200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 3月20日,在北师大公益研究院主办的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上,陈光标回应说,自己的行为是遵从了父亲低调做人高调行善的教诲,对于合影中的“V”字手势,他解释说,这是希望和信心的象征。对于这种慈善方式各方评价不一,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曾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对于自己的慈善行为曾被定义为“暴力慈善”的说法,陈光标主动回应说:“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用暴力慈善才能推动慈善事业大幅度地进步。”
在当天的交流中,有基金会向陈光标建议他成立自己的基金会,通过基金会来实现自己的公益愿望,对此,陈光标回答:时机还不成熟。对于时机不成熟的原因,陈光标表示:“在目前的阶段,我需要通过高调的捐款行为来刺激中国的富人。中国的富豪太多,但有多少企业家愿意从内心里想捐钱?所以,现在还是需要多些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由此,陈光标再次对自己的高调表示了坚持:“就是因为我的高调,现在我每次组织捐款,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上个月到重庆敲锣打鼓发红包,企业家们看几十万几百万的亲手把钱捐到贫困人手中,内心都很感动。”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提出,卡内基曾说过“滥行布施不是美德”,把钱发放到懒惰的人手中,还不如直接把钱抛向大海。而陈光标在直接发放钱款时,如何确保钱款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上,怎样避免资助的不是懒惰的人?为什么不考虑通过基金会呢?
陈光标表示,自己对基金会有要求,一是要效率高并且透明;二是每年要把捐款花掉80%;第三是要让捐助者感动,多鼓励多宣传多表彰捐赠者。“我在台湾给一万个人发放红包,可能两千个人不需要,但这不是我考虑的,如何让慈善最大化,让更多人知道慈善,才是我的希望。”
材料3:
4月23日,《中国经营报》与《华夏时报》同时刊发报道,称陈光标宣布2010年捐款3亿元的部分捐赠并未完全到位,并质疑陈光标假借慈善之名为自己获取商业利益。一时间,举国哗然。
4月26日,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揭晓,2010年捐赠10亿多元的企业家曹德旺获得中国“首善”称号,陈光标此次无缘排行榜。
对此,《公益时报》执行总编、中国慈善榜编制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赵冠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陈光标让我们很纠结。”
赵冠军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说,他们在统计中国慈善榜数据时,根据陈光标提供的慈善“成绩单”,统计到的捐款数额与陈光标公布的年度捐赠3亿元差距非常大。“看到的票据有4000万元左右,票据以外以现金实物形式的捐赠无法核实,既没有捐赠接受方的证明,也没有购买实物的发票。”
有报道指出,此次”诈捐”事件中,陈光标的很多物资捐赠在折成具体金额时存在制度漏洞。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谈道,如果要免税是需要基金会开具鉴定发票的。一般是按照市场价来折算的。如果是生产厂家直接以产品捐赠,等同于买卖,是要上增值税的。目前国内可能还没有这样的专门认定和评估机构。同时,捐赠证书是不能真正代表实际捐赠数额的,一切还是要以财务捐赠发票为准。
事实上,历年慈善排行榜的发布典礼上,我国慈善立法的进程都是媒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和慈善公益类组织,此前仅有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大多层级不高,相互之间缺少协调。特别是政府权力和民众权利在慈善法律关系中的边界,民间慈善机构能否降低申办门槛、在日常运行中是否要定期公开各类账户确保财务透明,捐赠人、公众及舆论是否享有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各种监督权利,无法在法律层面厘清。
5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募捐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募捐条例》正式施行。其主要制度是以强制公开制度为核心,将募捐箱变成”玻璃箱”,让公众清楚地知道谁可以募捐、为什么募捐、募捐了多少钱、募捐财产是怎样使用的。
目前,慈善项目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各级政府的权力系统。而这,是任何民间慈善机构所无法抵达的区域。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陈光标“无章法”的捐赠更像是布施,但他总是称“我只是要回报社会、支持国家”。
材料4:
2010年12月3日,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深圳壹基金成立。
此前的“壹基金”官网上,其历史始于2006年12月,是无独立法人资格、从属于中国红十字会(下称红十字会)的专项基金。
因亲身经历东南亚海啸,明星李连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并提出“每人每月一元钱”的理念,期望集合公众小钱办大事——“壹基金”由此而来。“壹基金”的理念决定了它的募捐对象为公众,登记为公募基金会是它唯一的发展路径。但在中国,李连杰的这一愿望却一度遭遇体制障碍。
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授权组织,是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申请设立基金会,须出具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按上述条例,各级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基金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主管单位则主要负责基金会登记前的审查、日常监督等工作,二者对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
此外,《基金会管理条例》将公益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类,前者可面向公众募捐,而后者则不得向公众募捐。虽然中国现行法律并未禁止民间组织成立公募基金会,但在实际操作中,纯粹的民间组织难以成功登记为公募基金会。
回忆“壹基金”落户深圳的想法,刘润华说,他也是从媒体报道中获知了“壹基金”的困境。思索两周后,他致电民政部社会事业和慈善救济司前司长王振耀,请后者牵线,希望“壹基金”能到深圳登记注册。2010年6月,王振耀退出政界,担任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刘润华说,像“壹基金”有这么好的团队、理念和社会影响,如果连它都办不下去,“那不